萬法唯心造(2) 表象與意志

會寫這篇是因為,很多人因為在網路查萬法唯心造這五個字,而點進去我之前寫的那篇萬法唯心造,但那篇寫得很隨興,比較像是我個人的筆記,所以現在再寫一篇新的,並加入多方觀點,希望可以讓對此有興趣的人有更多收獲

這篇依然是白話文。萬法唯心造雖然是佛學名詞,但他是個通用任何事物的概念,而且也有不同的人提出這道理。例如叔本華的表象與意志,用語不同,但中心思想是相關的。甚至是台灣正流行的阿德勒心理學,也有類似的概念呢

這篇首先會講一般對萬法唯心造的解釋,接下來會講這個解釋目前存在的爭議,可以說還是個存在於專家間的open question,所以請做好心理準備會出現顛覆性的說法。為了方便說明萬法唯心造在不同層面的意思,先說明一下五蘊。五蘊就是:色受想行識。

色:物質。人用眼耳鼻舌身意來分別接收來自外界的色聲香味觸法
受:感受,情緒。或是說大腦受到事物刺激後的無意識直接反應
想:大腦得到資料後的運作,連結過去經驗,對資料賦予了意義,因此產生念頭,想法
行:腦有想法後,驅動身體做出動作
識:_覺經驗:眼識(大腦內視覺畫面),耳識(大腦內聽覺聲音),鼻識(大腦內嗅覺味道),舌(大腦內味覺),.......依此類推

例如,棒球打擊者看到投手投出球來的畫面(色),此畫面在眼球被轉化為訊號,訊號經由神經傳導到大腦又被解碼回一輻視覺畫面(識),然後心裡看到此畫面後覺得緊張(受),大腦首先連結過去經驗得知發生了什麼事以及接下來該做的事(想),連結過去千百次打擊時練習的感覺(想),迅速找出最適合揮棒的時機和角度(想),照計算好的最佳模式揮棒(行)

回到上一段例子的一開始的部份,棒球打擊者看到投手投出球來的畫面,此畫面在眼球被轉化為訊號,訊號經由神經傳導到大腦後,又被解碼回一幅視覺畫面。在這個過程中,打擊者真正看到的畫面是經過神經訊號,大腦解碼而形成的視覺概念(表象)而不是真正的物體本身(物自體,意志)。也就是說你看到的東西是心裡(大腦)構築出來的經驗,所以說萬法唯心造。

在生理面(色、受、想、識),就像剛剛舉的棒球例子,是你大腦自動處理出來的結果。在你大腦處理之前,那畫面是沒意義的。而且每個人大腦對同一畫面處理的結果也不一樣,就像色盲的人大腦計算出來的畫面又是不同。生理面的萬法唯心造就是大腦運作的過程。基本上認知科學和神經科學方面的學問就是在研究萬法是如何唯心造。

在心理面(想、行)更是如此:對一件事物如何看待、如何賦予他意義,更是隨著每人的價值觀和時期而有所不同,而且他不像生理面純綷是自動化處理的結果。心理面,也就是人的價值觀,是自己有機會可以作主和決定的,心理面的萬法唯心造就類似於現在台灣當紅的阿德勒心理學說法:「你的生命意義,由你決定」

所以沒有一件事物就一定是什麼樣子、一定是什麼意義,這就是諸法皆空的道理。萬法唯心造,所以諸法皆空。下面這段心經所要表達的道理,就是剛剛所講的生理和心理面的諸法皆空:「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身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

引用自萬法唯心造
        當你理解到 五蘊皆來自你的心 你就會理解到 五蘊皆空
        例如大便 大便就是大便 沒有所謂的髒或乾淨
        礦泉水就是礦泉水 也沒有所謂的髒或乾淨
        他們是一種物質而已
        而你所謂的感覺什模髒與乾淨 都是虛幻的東西
        就像美醜也是虛幻的 沒有什模醜不醜 你覺得醜還有人覺得美咧
        痛苦也是虛幻的 好壞也是虛幻的
        生病也是虛幻的 例如一氧化碳中毒 就是紅血球跟一氣化碳結合的現象
        是你的心讓你覺得這是壞東西
        死就是死 本身有什模可怕 是你自己讓他變可怕
        若能想通這點 就會覺得世界上的一切東西 都是平等的 無差別的
        這時你就可以超脫了 自由了
        所以你的心就會沒有任何掛礙 也沒有害怕

阿德勒心理學的說法,就是基於同樣的道理,就是說發生的事是好是壞,是你自己決定的,你可以選擇用正面的方式看待現在和過去的經驗,你會覺得他是掛礙是因為你自己要把他當成掛礙。些微不同的是,心經主要是要表達事情沒有所謂一定是什麼意義,而阿德勒是基於這點,建議大家用正面的角度去給他意義。對阿德勒有興趣的人可以找「被討厭的勇氣」或「你的生命意義,由你決定」書來看。



好嘍,以上說的就是平時會看到的解釋,也就是心經的說法,看到這就應夠懂平時說的萬法唯心造是什麼意思了。但是咕狗了一下發現,心經,或是很多經文對萬法唯心造的解釋,是存在歧議的,而這歧議還大到解釋出來的是完全不同的意思,下面會說明

引用自佛教知行观的关键命题這裡有繁體字版):
   然而,十分顯著的是,將佛法教義中的“一切唯心造”解讀成哲學 上的“唯心”者,並由此將其劃歸唯心主義哲學體系,首要的原因是由 漢文佛教典籍翻譯者在選擇譯名時的尷尬所造成的。由於漢文中實在 無法找到能夠確切對應於 citta-mātra 之含義的詞彙,因此使用了“唯 心”一詞,而此詞又恰巧與近代漢文學術界在譯介西方哲學著作時,對 idealism 一詞的譯文相同,由此引起了諸多的望文生義

        佛教經典中所謂 “一切唯心造”之“唯心”一詞,其梵語原文為 citta-mātra。其中,citta 系梵文中性詞,原義為注意、思想、思考、目的、 意志等;引申為精神、心、知性、理性之義;在佛教經文中,賦予其識、 心、意、心意、思、思議、籌量等意義

  citta-mātra 作為片語的梵語解釋 則除了“唯心”之外,尚有但心、心量、唯是心、隨心量、隨心應量、 自心所現分齊等。由此可見,與“量”、“心”、“識”有關的名相,在佛學典籍中之所以普遍出現,與認識論密切相關,與佛法深究認識之 性質、機理、過程、結果相關。事實上,citta-mātra 概念所蘊涵的哲 學意義是,世間的一切必須經過思考、思量才能被賦予意義,唯有精神、 理性的分析,才是事物存在的認識論依據,即由“思”故才有“在”

  但這與笛卡兒“我思故我在”命題的含義不同,笛卡兒所要張揚的是“我 在”的意義,而佛法所要闡明的是“在”的屬性,只有認識,才是一切 “在”的意義之建立的主導性要素,因此,作為有自性的“我”的存在 顯然是虛妄的,而笛卡兒的命題並未導致對於“我”的自性的否定。因 此,佛法對於世界萬法的論述,其著眼處是認識層面,而非世界來自何 處,由誰締造的存在論層面。依佛法的意趣,即在觀照世界萬法經認識 後的萬象,其實相是否與認識的感知相吻合。


看了那篇才知,原來萬法唯心的「心」字是因為梵語翻成中文時造成的誤會,原梵文指的不是意義全是人的心賦予,而是在講一切事情必須經過理性思考邏輯推理才能賦予意義,這簡直就是完全不同的意思嘛!跟一般佛法講的完全不同,也變成跟叔本華的主張相反

以下引用自讀書感想:意志與表象的世界(1)
        例如一切的科學理論,也都是從你能觀察到的各種東西,一步步地推理歸納,找出最可以解釋現有現象的model。但你永遠也無法知道那東西的本質裡,實際運作的原理是不是真的是那樣。等到哪天出現個不同的例子,model就得被推翻或修改。科學當然希望能掌握本質,但是我們永遠跳脫不了這個只能觀察、歸納的角色。也就是永遠無法超越表象

也就是說叔本華說理性思考邏輯推理所得出的結論依然只是表象,因為你只是從觀察現象歸納出一個規則

另外萬法唯心造的議題主要是在表象的部份,而叔本華除了表象以外還有討論意志,以下是說明。

心經版的萬法唯心造:人的資訊都是表象,所以空(或說無常,或無定態),也就是說,對人而言,意義都是人自己造出來的,但事物(或說萬法)的本身是沒任何意義的。

梵文版的萬法唯心造:一切事情必須經過理性思考邏輯推理才能賦予意義

但叔本華在意志的部份卻也同樣深入地探討事物的本身。他都已經說人跳脫不了表象的世界,所以內容當然不是在說什麼事物的本質是什麼嘍,而是看待事物本質的方式。有興趣的人可看:
讀書感想:意志與表象的世界(1)
讀書感想:意志與表象的世界(2)
或是找叔本華的書「意志與表象的世界」來看


No comments: